古人紫砂又称五色土,其中以红、紫、米黄为紫砂泥的基色。 这三种基泥由于地质成形条件不同,矿层分布不同,泥中泥的矿层深不同,烧成时温度稍有交差变化,则色泽变化多端。紫,朱,米黄三种基本呈色中也有不同的色泽效果,朱有浓淡,紫有深浅,黄有变化,不一而足。这也是紫砂的魅力之一。
很多壶友玩到一定程度会追求较高品质的泥料,比如天青泥、大红袍、朱泥等等。那今天就来说说天青泥,这个被众多人追捧的珍贵泥料。下面引用《宜兴文史资料》以及明代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对天青泥的的叙述。
天青泥之说溯源
天青泥是文人给它起的名字。天青泥之名首先出自明代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周高起在记述嫩泥出赵庄山、石黄泥为“未触风日之石骨”之后,说:“天青泥出蠡墅,陶之变黯肝色。
当代紫砂学者潘春芳先生在《宜兴紫砂》中说:“清代嘉道年间曾产一种‘天青泥’,黯肝色中闪现蓝光,细腻温润,是历代紫泥中最好的一个品种。一般的紫泥烧成后呈红棕色、深赭石色。”
根据《宜兴文史资料》148页对杨彭年的介绍,杨彭年“善制茗壶,擅捏制法,常为陈曼生造壶,所选泥料均为名贵的天青泥,紫檀色中微泛蓝,精光内含,温润如玉。”
紫泥不绝,天青泥永继
天青泥是紫泥的一品,是紫泥的古称,是紫泥古代文人的昵称,是紫泥的美称,也就是紫泥中“好料的代名词”,那么自然是“紫泥不绝,天青泥也会不时闪现”,正如张大全先生的箴言:“天青不绝,是好料代名词”!紫泥有历史上的“俗名”,也有文人的“昵称”,今天又有了官方的“学名”,但“俗名”、“昵称”和“学名”,需要有一个统一的过程,有一个“界定”的程序、有一个“样板”的树立。如,天青泥原矿料的样品、烧制后的样片和壶品,以及对紫泥烧制前和烧成后,所呈现特色而作的文字概括、视频形象等等,并以此流传后世。
现今天青泥的原矿存世量及其稀少而珍贵,也可以说几乎没有存世量。天青泥是经过烧制后呈现出暗肝色,但是由于伴有其他夹支,烧出来颜色呈现出色彩复杂的变化。这里需要注意的事,“天青”我认为应该是形容矿料的颜色,有如雨过天青之色。“天青”二字并不是形容成品的颜色。比如很多壶友觉得烧出来是绿色的壶就是绿泥,那就范常识性的错误了,绿泥矿最初为淡绿色、浅灰绿等颜色,经过烧制后一般呈现出黄色或浅黄色色调。
温馨提示:加好友hurenzisha ,赠送紫砂杯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