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朋友对老紫砂壶情有独钟,特别是清朝的紫砂壶,处于紫砂壶的发展的高峰期,有很多好壶。但完紫砂壶的老壶多了,会发现一个现象,很多清朝的紫砂壶都是没有款识的。这是为什么呢?
1、制壶者没有什么地位
清代宜兴窑毕竟是一个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窑场,其社会地位还不如产量巨丰、朝廷重视、吃皇粮的景德镇官窑。
其次,当时社会上手工业匠人的地位是卑微的,不能登上大雅之堂,即便是得到士大夫阶层青睐的名家高手,也只能局限于文人的圈子内,社会地位仍然被限定在封建等级之中。
2、宫廷贡品不能有个人名字
古代不管是字画还是别的工艺品,能留名都是一种类似广告宣传的效果,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同时也是为了宣传文人墨客的风流儒雅。
但紫砂壶当时是作为宫廷贡品存在的,与其它品类的御用工艺品一样,是不能留有个人痕迹的,只能遵旨书写帝王年号款,或者不书款。
那个时候的宫廷贡品,通常需要留什么款识,或者不留,都要根据宫廷或官府的要求进行,不能私自进行,否则就是杀头的大罪。
因此,如果没有什么需要铭刻的大事,或者没有特别交代,一般都是不会留任何款识的。
3、古代没有留款识的习惯
和景德镇的官窑瓷器不同,干隆以前的许多宫廷御用紫砂是没有款识的,不能单纯以有无款识而论其价值。
有一部分旧藏品中的无款器,藏品的砂质及制作的精美程度与当时的大家陈鸣远、项圣思、惠孟臣、杨友兰、杨彭年等名家制器相比毫无逊色,或者更胜一筹。
制砂艺匠们在给宫廷的制器中倾尽了全部的心血,生怕有丝毫的闪失,小心而谨慎、一丝不茍,把毕生的心力和智能倾注于小小的茗壶中,而制作者真实姓名由于封建等级制度的束缚而被深深的埋入历史的长河中。
温馨提示:加好友hurenzisha ,赠送紫砂杯免费试用!